印尼著名已逝伊斯兰教学者兼小说家汉卡(Hamka)的优秀长篇小说《在圣石庇佑下》(DibawahLindunganKaabah)日前由新加坡马来剧坛著名导演纳迪布特拉(Nadiputra)改编成舞台剧上演。主办这次演出的是新加坡马来“艺术理事会”。该会已活跃新加坡马来舞台40多年,演出过50多个剧目,包括1962年上演的马来戏剧《世界万花筒》(CorakDunia)、1969年的中国戏剧《雷雨》、1971年的日剧《罗生门》,以及1980年的莎剧《哈姆雷特》等。
《在圣石庇佑下》原是汉卡在二战前所写的长篇小说,文字优美,人物形象鲜明,故事情节引人入胜,被誉为战前印尼最著名长篇小说之一,也是东方人的文学珍品。它以穷小子哈密爱上富家小姐彩娜,因阶级不同而无法结合的故事为主线,描述二战前印尼在荷兰殖民统治下的贫富差距,以及有志青年抗荷意识的觉醒。故事内容说,哈密自小失去父亲,与母亲相依为命,每日顶着母亲制作的糕点出外兜售,后得富家太太帮助,才能上学求知识。那富家太太是为了给女儿彩娜找一个玩伴而协助哈密的。因此,哈密与彩娜自小青梅竹马,相亲相爱,长大后更产生了爱情。但一向令他们以兄妹相称的彩娜父母,并没有打算让他们结合。彩娜的父亲还决定把彩娜许配给他的外甥,彩娜不肯,她的母亲于是恳请哈密说服彩娜。哈密内心痛苦万分,但为报答彩娜父母栽培他的恩情,自叹自己身分低微,并为彩娜的前途和幸福,不得不向彩娜表示他只视她为妹妹,劝她听从父母的决定。哈密虽然毕业自荷兰文学校,但离校后却越来越醉心研究伊斯兰教义,并与一些朋友出版刊物,宣扬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民族思想。由于彩娜始终不肯嫁给她的表兄,哈密也无法忘怀对彩娜的深情爱意,哈密决定远走麦加,希望在麦加圣石庇佑下,求得精神的宁静,并把爱献给安拉。当他全身心浸浴在圣洁的宗教世界的时候,却传来了彩娜因思念他而病倒的消息。他于是决定在朝圣完毕以后回返印尼见彩娜,却因病而在得知彩娜病亡时,也死在圣石前。
汉卡1908年2月16日出生于苏门答腊。父亲是著名的伊斯兰教学者。因此,他自小就接受了严格的宗教教育,也成为极负盛名的伊斯兰教学者。1928年他出版了第一部长篇小说《沙巴丽雅》(SiSabarijah)。后来更写了许多文学名著,如:《万德维克号轮船沉没记》及传记文学《我的父亲》(1950),以及许多有关伊斯兰教知识的书,如:《新神秘学》(1939)、《生活哲学》及《苏门答腊伊斯兰教历史》等。他曾任望加锡(Makasar)伊斯兰大学校长及印尼政府宗教部顾问。